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下略)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澘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

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此老语录,已入清藏。谭埽庵以名进士,皈依座下,为制道行碑,有一万余言。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着。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


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


——摘录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学处|盂兰盆节供佛及僧 功德利益殊胜难思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二)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素食
素食|解知足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分享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阅读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故事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释教三字经|南岳下 一马驹 踏杀人 遍寰区

释教三字经|南岳下 一马驹 踏杀人 遍寰区

据《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与怀让禅师的对话中,曾预言:“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这预言中马驹就是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709—788),唐代禅僧,南岳怀让法嗣,六祖下第二世。俗...

参访寺院:“佛”、“如来”、“世尊”是同一个意思吗?

参访寺院:“佛”、“如来”、“世尊”是同一个意思吗?

了解学习佛法,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个“佛”字,即便是没有深入研究过佛教的义理,想必也多少听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诸佛的名号。释迦、弥陀、药师是不同佛的名号,而都冠以“佛”字,此处的...

素食|闲静

素食|闲静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

纪念|腊月十九 南阳慧忠国师圆寂日——独留无缝塔 寒空照明月

纪念|腊月十九 南阳慧忠国师圆寂日——独留无缝塔 寒空照明月

唐代南阳慧忠国师,浙江诸暨人,俗姓冉。自小不爱与人谈笑,平日连家门前的小桥也未曾去过。然而十六岁那年,他望见桥外有僧人经过,忽然快步追过桥去,向僧人礼拜,寒暄问候起来。家中亲眷及左邻右舍见到这一幕,皆...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八十入灭,始自寂场,终至鹤林,其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结集为三藏十二部圣典。佛陀说法都是对机施教、应病与药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如来的说法也就不能一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