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

——《百喻经》



经文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



释义

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


在这件事上他花的时间和劳力虽然很多,而所得到的却很是微小。



寓意

磨大石者喻学问勤精劳苦,作小戏牛者喻追逐名闻。


人们修学,应该求高深的道果,如果只是为求一些名闻利养,那就用力多而收获少了。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冤冤相报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对外却宣称自己疼爱这小男婴胜于亲生骨肉。因此,家人也都认为大太太将他...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明 戴进 伏虎罗汉图轴尺寸:113.9x3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山水,喜参以人物故实,戴进此作绘罗汉持杖静坐堂前,左手徐伸伏虎,更似一位禅师,另有一侍童侧身门后窥视,面露惊惧之色,而罗汉、虎...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优填王,又称优陀延王、嗢陀演那王、邬陀衍那王,意译日子王、出爱王,为佛世时憍赏弥国之王。因王后笃信佛法,遂成为佛陀之大外护。佛教最初的造像,是佛陀在世时曾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长达三月不在...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9)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第五回&nbs...

学处丨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丨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佛教素有护国爱国的优良传统,佛陀曾多次教导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印度国王如法修身治国,更强调佛弟子要报答国家恩要努力去庄严国土、爱护国家,在佛陀的教导开示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今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