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语,

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体现悠闲禅趣的名诗。一位饱受尘世之苦的士人,受凡俗打扰,竟然连春来春去都无心去理会;当他得知春天就要远去时,方感时光荏苒,有负春光,便怀着懒倦的身心,强去登山。


“强”字用得极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无意间经过幽幽竹院,与内中的僧人畅谈了一番方外之事后,顿然感觉到这一生总算得到了半天的安闲,感觉到真正的春天在深山禅林之中,亦如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所言“长恨春尽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僧院中有一股悠久恒长的春韵,这就是俗子们所向往的身心安泰的无事境界。


对于佛法的感悟,诗人还留有数十首诗歌。如一首《偶怀》:“转知名宦是悠悠,分付空源始到头。待送妻儿下山了,便随云水一生休。”便寄托了诗人愿随云水过一生的向佛之心。晚唐诗人蒋吉的《题长安僧院》也是士人对僧舍禅林之闲静的向往之作:“出门争走九衢尘,总是浮生不了身。惟有水田衣下客,大家忙处作闲人。”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素食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故事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等本空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等本空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这四句是佛所说的甚深之法,比较难懂。就经文来说,念...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五停心观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瞋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五”,是五种对治烦恼的方法。“停”,止息、停止,止住妄心,停止贪、瞋、痴、散乱、障碍。“心”,指“虑知心”,...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大雄虎子  忽追风来  俗气不除  一讶眼开乃惊药山  别有长处  折脚铛儿  出手提去百丈廿年  心灯不续&...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第二期)2014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通过社会教育的形式学习、增进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创建于东晋时期的灵隐寺,随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它的第一次“辉煌”,即如茶圣陆羽在其《灵隐寺记》中所言,晋宋以降的灵隐寺,“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辞,榜蠹稚川之字。榭亭岿然,袁松多寿,绣角画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