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摩竭的智慧(下)

前文回顾:

故事|三摩竭的智慧(上)


当阿难邠坻的女儿三摩竭嫁进宫后,成为太子妃。迎娶当晚,太子就来到了三摩竭的住所。三摩竭见太子到来,根本不把他当做丈夫看待,一脚就把太子踢到床下,一连四、五天,都是这样。太子见三摩竭这样厉害,就不敢再去了。


王后发现太子不敢到三摩竭的住所,就问太子怎么回事,再三追问之下,太子才说出原因。王后听了,非常生气,到了三摩竭的住所责问她说:“我为儿子娶你做媳妇,你就应该尽为妇之道,为什么三番五次地羞辱我儿?”


三摩竭回答:“王后、太子和你们国中的这些人,样子都跟猪狗差不多,都是畜牲!”


王后听了哭告于难国王,说:“大王呀!您可是个智慧无双的人,老远地为儿子娶了个夜叉。她可什么都不怕,折磨辱骂我们的儿子,还骂我也是像狗一样的畜牲,这还得了啊!”


国王听后,怒气冲冲地到三摩竭处所责问她:“我辛辛苦苦大老远把你迎娶过来,为什么辱骂王后,污辱我的儿子?为何如此大胆?”

三摩竭听了,冷笑着说:“我看你们国中之人都和猪狗差不多!”


难国王听后,当真大吃一惊,说:“我常常怕我的智慧从腹中横溢出去,所以用铁箍箍住。我每天都供养千余个道人饭食,这谁人能比?你怎么骂我狗畜不如?”


三摩竭再次嘲笑着说:“你国的男女老幼都赤裸全身,不着衣服,真没有教养;而我国的百姓,男女老幼都有衣服穿,而且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我国并且供养圣人,名字叫佛陀。世尊是开悟的圣者,能洞知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事。佛陀教化了数万亿人民,都修学佛法。世尊神通广大,德高望重,诸位天神都敬重和朝拜他。”


国王听后问三摩竭:“佛陀这样法力无边,我能见到他吗?”


三摩竭告诉难国王,建筑高台,虔诚焚香,遥遥相请就可以请到世尊。


于是,国王就听从三摩竭的指示,建筑高台,点燃香火,与王后、太子跟在三摩竭的后面,登上高台,遥相祈请:“我第一次听说有佛,敬畏您的神威,愿世尊明日能光临难国,我将为您准备好上等饭食。”

佛陀见难国王请见,就让舍利弗和目犍连等诸大弟子,明日都一同前往难国应供。


得到佛陀将率众弟子前来的消息,三摩竭就告诉国王和王后、太子要斋戒沐浴,点灯焚香,准备为佛陀及所有圣弟子使用的斋饭,然后大家都在中庭等待,并告诫众人说:“明日佛陀的弟子,诸位大阿罗汉会先行来到,你们看了千万不要惊慌,一切听我的指挥。”


时间到了,只见世尊的各个弟子形态各异,各显神通。舍利弗化为一只白象,目犍连变成一头狮子,各罗汉圣者也各自变化其身,从天而降。难国百姓从没见过这种景象,个个都很惊慌。三摩竭急忙安抚大家:“不要害怕,佛陀就要来了!”


说罢,只见阿难尊者随侍世尊最后到来。三摩竭连忙上前向佛陀顶礼,国王、夫人、太子也跟着向佛礼拜。

等世尊和众弟子们依次就座之后,三摩竭和大王、夫人以及太子等皇族,恭恭敬敬地为众僧洗足,然后奉上斋饭。


这时难国中的百姓见佛陀来到宫中,宫门紧闭,大家为亲睹佛面,纷纷欲进宫门,有的拿起了刀斧,准备把宫门打开。宫门前,人山人海,沸沸扬扬,直闹得里面无法安静。


此时,世尊开口说:“我来难国,就是为了广结善缘,教化民众,让大家都有见佛的因缘吧!”说完,只见世尊手一挥,原来的宫墙门壁,倾刻都变作透明的水晶墙壁,内外之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宫外的百姓也就无人再喧哗吵闹了。


用完斋饭,世尊为举国人民开示佛法,让大家同沐佛恩。至此,自以为智慧无双的难国王也慑服于世尊的威德力和无上智慧。于是,难国王率领全国百姓共同皈依佛陀,成为佛化国家。


三摩竭见国王、夫人以及太子们都得到佛法的教化,才甘心真正做了国王的儿媳,并且在难国继续为弘扬佛法而努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学处|为什么说五浊恶世难修难证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开示|憨山大师:学道十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佛教的人来说,佛法可谓如汪洋大海,深广无涯,很难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与认识,而只能望洋兴叹。其实,佛教有一个醒目的总纲,通过了解这个总纲,就能让我们对于佛法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并得以按部...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功德相尊者(33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功德相尊者(33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禅诗欣赏——但得心闲到处闲 莫拘城市与溪山

禅诗欣赏——但得心闲到处闲 莫拘城市与溪山

宋朱大卿【宋】五祖法演禅师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法演禅师这首诗歌是一首劝世诗,诗歌首两句“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劝告世人不管是在闹市中生活,还是隐...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清代居士之弘传佛学,成为近世佛教的支柱。清初著名的居士有宋文森、毕破、周梦颜、彭绍升四人。与彭同时的有罗有高、汪缙。清代中叶,有钱伊庵、江沅、裕恩、张师诚等;清末有杨文会、沈善登等,都是热心研究佛教的...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

地藏菩萨有专经三种,分别是十轮经,占察经和本愿经,其中最为佛弟子所熟悉的就是本愿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的翻译者是唐朝于阗的沙门实叉难陀,经文翻译的浅显易懂,很容易为大众所了解。这部经里所说...

百喻经故事——劫盗分财(87)

百喻经故事——劫盗分财(87)

劫盗分财——《百喻经》经文昔有群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等以为分,唯有鹿野钦婆罗色不纯好,以为下分,与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谓呼“大失”。至城卖之,诸贵长者多与其价。一人所得倍于众伴,方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