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合起来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菩萨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所证悟,觉察众生在生死苦痛中受烦恼的支配,而起大悲心欲救度他们。


菩萨可分为两种,一是初发心菩萨,二是有修证菩萨,这是从菩萨道的功行多少和所证悟的真理有深浅差别而分的。如《华严经》中说有四十二位法身大士,而十地菩萨称为十圣,即是因以各地所修的波罗蜜多不同而有十地品位的差别的。


初发心菩萨,如果也能发大菩提心,愿意做舍己利他的事,虽然智慧还没有诸大菩萨的高,但因其悲心深切,有上求下化的愿心,所以也名为菩萨。而诸大菩萨,也因其所用以教化众生的方便不同,而各有其特胜,如文殊菩萨重于智,普贤菩萨重于行,观世音菩萨重于悲,地藏菩萨重于愿……


能够真正称为菩萨的,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大悲心;二、菩提愿;三、般若慧。大乘菩萨特重利他,与小乘圣者的自利不同,菩萨以般若空慧体悟到一切法空,知道救人即是救己,完成他人也就是完成自己。因此,菩萨处处牺牲自己,利益他人,而大悲心、菩提愿、般若慧正是如鼎三足,不可缺一。


一、大悲心:


悲可以说是同情感的扩大。同情心,一般是大家普遍具有的,但是人们没有把它扩大起来,只能施之于自己所亲爱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眷属而已。菩萨的悲心是深切而普遍的,他能做到视人如己,怨亲平等。菩萨不舍任何一个众生,了知救人就是救己,从利他中完成自利。


一般说来,悲心生起必有其所缘境,因为缘他众生苦的智慧有深浅不同,所以悲也分为三种:①众生缘悲:就是我们看到他人有痛苦时,而生起同情怜愍解除他人困难的凡情悲心;②法缘悲:是说二乘圣者虽体悟众生无我性,但因智慧较浅,不能通达一切法空,只是众生由于被无明所盖,而颠倒妄生我见,执取外境,贪着一切,由此而造业,感果报。反观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因而生大恐怖,早求解脱。另一方面,不能彻见众生相续四大五蕴之假我,因此生大畏惧,速脱生死大患,不受后有,证涅槃。③无缘大悲:这是菩萨通达了我法二空,慈悲与智慧现证中流露出来真切而悯苦的悲心。


二、菩提愿:


菩萨的大愿可以归结为两点,就是上与诸佛同一悲心,下与众生同一悲仰。菩萨念念不忘趣向佛果的大觉悟,并以无比的悲心切愿,激发大慈悲心,誓欲利益一切众生,同证究竟无上菩提。


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提愿心的具体内容,广说即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里又有胜义与世俗菩提心两种,胜义菩提心,是初地菩萨,通达了一切诸法空性,悲智双运,广大利益众生的大菩萨所证得的。世俗菩提心,是一般菩萨对于诸法真理稍有明白之后,感觉三界如火宅,苦痛无边而无法摆脱,因此,发心修行速求解脱。


三、般若慧:


般若慧又名无二慧,所谓无二,就是离去有无、断常、一异等的二边执着,这是大乘圣位菩萨所有的证境。这种智慧是洞彻诸法源底的,不同一般的俗智俗慧,也不同于外道的邪知邪慧,与二乘的偏真智慧也不一样。


菩萨由此般若观慧,体悟诸法实相,而又能从空出有,广做利益众生的事业。


以上所述三种,是菩萨修习菩萨大行的所依,缺一不可,如有所缺,则不能成就菩萨道,也即不名为菩萨了。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素食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阅读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尝菴婆罗果(70)

百喻经故事——尝菴婆罗果(70)

尝菴婆罗果——《百喻经》经文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菴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9)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第五回&nbs...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联系性,也很容易克服这一困...

历史|清代禅宗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六)

历史|清代禅宗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六)

明代以来各派禅僧竞撰灯录、世谱。紫柏以《传灯》未续,为他出世一大负,因此能文缁素,都发愿有所著述。此种风气,在清代尤为流行。清代所撰的传灯僧史,有道忞《禅灯世谱》九卷,通容《五灯严统》,通问《续灯存稿...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割舍情爱

从前,有位年轻的少妇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丘尼。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团的导师是提婆达多。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丘尼就带她去见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要她离开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