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2)


廿二  触铁牛太守伐松 


过了几日,济癫在寺无事,忽想起灵隐寺昌长老已圆寂,不曾去送丧,又闻得是印铁牛做了长老,不知规矩如何,定了主意,要去望望。遂一迳走到灵隐寺,烦侍者通报了长老。

长老想道:“他是个疯子,一向被昌长老逐出在外,今日又来做甚么?莫非想着旧事,要来缠扰,只不睬他便是了。”吩咐侍者,回报不在,侍者回复了济癫。

济癫冷笑了一声,又走到西堂,来见小西堂。那小西堂,也回说不在。



济癫遂向行童借了笔砚,去冷泉亭下作诗一首,骂长老道:







几百年来灵隐寺,
如何却被铁牛闲,

蹄中有漏难耕种,
鼻孔缭天不受攀。

道眼岂如驴眼瞎,
山门常似狱门关,

冷泉有水无鹓鹭,
空自留名在世间。







又做一绝,讥诮西堂道:







小小庵儿小小窗,
小小房儿小小床,

出入小童并小行,
小心服侍小西堂。








题完,将二诗付与行童,竟自回寺。这行童不敢隐瞒,将诗呈与长老。长老大怒道:“这厮自恃做得两首诗,认得几个朝官,怎就敢如此无礼,将我轻薄,难道我就罢了不成!”

狠狠地想了一会,想出一计来:“那临安府赵知府,是我最相好的,待我写信去求他,将净慈寺的门外两旁松树尽行砍去,破了他寺里的风水,他长老晓得是济癫起的祸根,必然驱逐他,方泄得我这口恶气。”

算计定了,遂写书去求赵太守不提。



且说德辉长老,这一日正与济癫同坐说些闲话,忽门公来报道:“不好了!寺中祸事到了!临安府赵太爷,亲自带了百十余人,要砍去寺中两旁松树!”

长老着忙道:“这些松树,乃一寺风水所关,若砍去,又眼见得这寺就要败了,如何是好?”

济癫道:“长老休慌,待弟子去见他。”

长老道:“闻得这官人十分利害,你须要小心,切不可弄甚恶禅机去触他之怒,便无解救了!”



济癫道:“我师宽心,万万不妨!”

遂从从容容走出山门,向着赵太守施礼道:“净慈寺书记僧道济参见相公。”

太守道:“你就是济癫么!”

济癫道:“小僧正是。“

赵太守道:”闻你善作诗词,讥诮骂人。我今来伐你寺前的松树,你也敢作诗讥诮骂我么!“



济癫道:”水腐生虫,人有可讥诮处方可讥诮。如相公,乃一郡福星,百姓受惠,小僧颂德不遑,焉敢讥诮!相公此来,若果是伐树,小僧不揣俚陋,吟诗一首,敢为草木乞其余生,望相公垂鉴!“

赵太守道:”你且念来我听!“

济癫遂信口吟道:







亭亭百尺接天高,
曾与山僧作故交。

满眼枝柯千载茂,
可怜刀斧一齐敲。

窗前不见龙蛇影,
屋畔无闻风雨潮。

最苦早间飞去鹤,
晚回不见旧时巢。









赵太守听了济癫之诗,沉吟了半晌道:”你却是个有学问的高僧!本府误听人言,几乎造下一重罪孽!“

遂命伐树人尽皆散去,复与济癫作礼道:”果是好诗!字字动人。此地人环翡翠,屋隐烟霞,大有禅林风味,意欲再求一首佳作,与小官参悟,万勿吝教。“

济癫听了,遂信口长吟一律道:







白石磷磷接翠岚,
翠岚深处结茅庵,

煮茶迎客月当户,
采药出门去满篮。

花被鸟拈疑佛笑,
琴为风拂宛禅谈,

今朝偶识东坡老,
四大皆空不用参。









太守听了,叹赏不已道:”吾师语含宿慧,道现真修,下官有一律,奉赠以博一哂。“

亦长吟一律道:







不作人间骨肉僧,
朗同明月净同冰。

闲思吐作诗坛瑞,
变相留为法界征。

从性入禅谁问法,
明心是性不传灯。

下根久堕贪瞋梦,
今日方欣识上乘。







济癫听了再三感谢,遂邀太守入寺献斋,太守欣然。斋罢,方才别去。



长老见太守去了,方对众僧道:”今日若非济癫,这些松树危矣,快叫人寻他来谢!“

认知这济癫诚恐惊动耳目,已脱身出去闲走,刚走到长桥,忽看见卖馉饳儿王公门上,贴着斗书,吃了一惊,忙走进去。

只见王婆正坐在棺材边哭,看见了济癫,方说道:”阿公平日与你相好,后日出殡,请你下火说两句禅机,令他往生西方,也见得你的情分。“

济癫道:”既要我下火,到后日准来。“



说罢就走去长桥上闲坐,只见卖萝卜的沈一挑着空担走来,看见济癫坐在桥上,便道:”多时要请师父吃一壶,再不凑巧,今日有缘,倒撞着师父闲坐,我又无事,同到酒店吃一碗何如?“

济癫道:”甚好。“二人遂走入酒店坐定,沈一忙叫店家取酒来筛。

济癫一连吃了几碗,吃得爽快,看着沈一道:”难得你一片好心请我,我自有话对你说,不知你肯听否?“

沈一道:”师父定是好话,且请说来,小人哪有个不听的理!“

不知那济癫说出甚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待  续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七回  坐不通前真苦恼

第八回  悟得澈后假癫狂

第九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第十回  无执着拂棋西归

第十一回  扫得开突然而去

第十二回  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十三回  色迷情禅心愈定

第十四回  酒醉性大道偏醒

第十五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第十六回  化盐菜济公被逐

第十七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第十八回  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十九回 显神通太后施钱

第二十回 轮转回蛤蟆下火

第廿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编辑|慧容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第二期)2014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通过社会教育的形式学习、增进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悭贪的苦果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断叮咛儿子要好好地守护家财,不要把财物费耗在无关的人事上,因为赚钱很辛苦!甚至特别交代守卫,若有乞丐从门前经过,不能让他靠近;若有人来求助,就和他...

禅诗欣赏——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禅诗欣赏——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首诗歌表达了契此和尚(布袋和尚)旷达潇洒、逍遥自在,不为物役的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如果减少对物质的欲望,自己便会生活得...

100件作品正式入选“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100件作品正式入选“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窟艺寻踪  朱晓明  摄影严格评选机制 严把程序环节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评审公示结束100件正式入选作品全网公布“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由浙...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佛法,即菩提,涅槃,究竟清净,中道第一义谛之无上妙法。说到佛法,则不是九界众生之法可以相比:众生法是染污,而非清净,是迷昧惑暗之法,非觉而不迷;唯有佛法是究竟,是觉悟,是不生灭,是清净。修学佛法的人,...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

一时,佛在舍卫城,目犍连尊者以其神通力,有时去地狱,有时去饿鬼道,有时去傍生处,有时游人间,有时去天界。尊者去地狱里目睹地狱的严寒酷热互相残杀的痛苦;去饿鬼道看到饿鬼遭受饥渴的痛苦;去傍生处观察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