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他是一位圣者?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比丘们!尚在修学而无他心神通的比丘,如何透过观察验证,知道那已经全然正觉的如来呢?”

  “世尊!您的教导,是我们了解法的根源,请为我们说吧!我们当会记住不忘。”

  “比丘们!你们可以从眼睛看、耳朵听两方面来观察验证。因为,全然正觉者的言行,必然无任何污秽;必然不会时而明净,时而杂染的间杂情形;必然是一向洁净,而非暂时的洁净;必然无自满傲慢之类的过失显露,不论是出了名之前或之后;必然是自然流露正行,而不是因为顾忌、害怕什么才自制;必然因内心全然断除欲贪而展现离五欲,不论是与僧团共住或独住;必然不会鄙视嫌弃任何他所教导的学生,不论他修的好不好。

  除了眼见、耳闻的观察验证之外,还要再进一步当面询问,以确认以上诸点。一位全然正觉的如来,面对以上诸点的当面询问,必然会一一予以肯定的回答,因为这些都已经成为如来的风范与特质,虽然如来并不会特别地去展露它。

  比丘们!学生应亲近能这样说法的老师:对法以层层深入来教导;跟他学习的学生会越来越受人尊敬;能以善恶对比呈现的完整方式教导;使学生得以从明确的教导中,生起对正法的现证慧,达成证果,乃至于解脱──如来教导的目标。

  这样,学生就能对全然正觉的如来,对如来善巧教导的正法,对僧伽修行的正道生起净信。这样的净信,对别人有关佛、法、僧伽是否究竟的质疑,能很有自信地给予肯定的回答。

  比丘们!任何人只要能根据以上所讲的各点来观察验证,就能坚固地建立对如来的净信,不为其它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任何人所动摇。

  比丘们!这就是根据法的观察验证,知道他已经是全然正觉的如来。

 

点我:

相关文章

层次(感情的质量)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发脾

层次(感情的质量)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发脾

一、层次越低的人,越爱发脾气人发脾气时,智商将被情绪所俘虏,就会变成别人眼中愚蠢的人。《荀子》中曾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高层次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他们只是不...

超定法师:克期求证与随缘而修

超定法师:克期求证与随缘而修

克期求证与随缘而修   超定   发心·修行·证果   发心学佛,即为净化身心,转迷启悟,以期断惑证真,究竟离苦得乐。面对现实的...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释昭慧(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释悟殷(台湾弘誓佛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8、救蚁延年一沙弥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8、救蚁延年一沙弥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原文】  8、救蚁延年一沙弥  昔有高僧入定,一沙弥至七日当死。因遣之归省父母,谕以八日再来。沙弥归,至八日复来。僧异之,复入定观之,见沙弥于归路中,见...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

宣化上人:出家

宣化上人:出家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求请出家”:菩萨有的时候想要出家,想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