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念佛号不闻佛法,不做善事,这样对吗?

明朗法师:只念佛号不闻佛法,不做善事,这样对吗?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现在有不少人,除了供佛像以外,只念一句佛号,不听经闻法、不诵经,不供僧,寺院的事也不做,一些公益的事也不参加。请问师父,只念一句佛号这样做就可以了吗?

明朗法师:

  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佛号里面什么都具足了,然后就抓住这个,实际上还是对很多东西放不下。要放生、还要做很多事情,这不耽误了我自己的事情吗?一句佛号就可以了,这好像占了很大便宜似的,就是怕去作功德、舍不得,想少花钱、怕亏了,这种心态还是与佛号不相应的。

  从理上讲,从阿弥陀佛的本怀来讲,一句名号全都够。但是要看破、放下,全身心的把这句佛号的功德展现出来,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们还有很多放不下、看不破的东西,我们还要随缘尽分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活动也要去参加,不是说我就念这一句佛号就可以了。阿弥陀佛的功德非常大、名号的功德非常大,你把自己的心量限得那么小,只用一个很小很小的孔去看,你所得到的还是非常小,因为你心量没打开。

  心量打开以后,我在做事情过程中带有一句名号、在敦伦尽分过程中也是一句名号,我听经闻法是帮助自己更好地去落实这句名号。要多去听经闻法,也要去寺院护持三宝,一些公益的事也尽可能的去参加,遇到什么事不斤斤计较,也不去谈别人的人我是非,一心向往阿弥陀佛,这就可以了。

  念佛与做公益事业、布施、护持三宝和听经闻法它是不矛盾的。我们有时因为执著,就把它分开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一种错误。蕅益大师说:是一非余,是为魔业。(比如说一句佛号和公益事业、听经闻法、护持三宝等,是一点都不矛盾的,佛号里具足有一切的功德利益。如果你只认这个是对的,其它的都不对,这就叫是一非余,是为魔业。如果我们是一,认为这个好、其它的也随心随力的去做,这就对了。

  是一不要去非余,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大家要注意啊,我们稍微走偏一点点,就在做与阿弥陀佛名号不相应的事,这是《华严经》里所讲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福报是要培养的,不能急

福报是要培养的,不能急

佛弟子遇到任何问题,比如事业的失败,首先要忏悔,其次要虔诚求菩萨加持,培养福报。一个事情的成功,是要具足各种因缘。而这个因缘,和当事者的福德有很大的关系。 真的佛子,做事情不要...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我们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这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功。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

藏传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藏传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佛陀在世时根本没有什么上座部,大众部等,也没有什么南传,北传,大乘和小乘的分别。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因为对法与律的诠释的差别所致。僧团当时在教理和戒律上皆是一致,没有多大的差异。南传佛法是肯定我们个人的修...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答:说起特殊职业,我以前去沃尔玛超市的时候,那有个卖鳖的雇了个小姑娘天天在那杀鳖。她一点都没有恶心,只是被动的去杀。我就不断的给她讲因果,讲这个果报。...

佛教的放下是要我们放下什么?

佛教的放下是要我们放下什么?

  有很多人谈到这个放下,他内心里面就很纠结,师父你老是说让我放下,我怎么能放得下呢?我的孩子,我的父母,我的单位,我怎么能放得下呢?放下不是说你放弃,放下是让你慢慢地执著心淡下来。   你...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就一直不能受五戒? 容通法师答:遇到这种问题,真的是要多想方法,用种种善巧方便。当然了,我们不提倡你总去打妄语,说我要出去工作,然后出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