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

——《百喻经》



经文

昔乾陀卫国,有诸伎儿,因时饥俭,逐食他土,经婆罗新山,而此山中素饶恶鬼食人罗刹。时诸伎儿会宿山中,山中风寒,燃火而卧。伎儿之中有患寒者,着彼戏本罗刹之服,向火而坐。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谛观,舍之而走,遂相惊动,一切伴侣悉皆逃奔。时彼伴中着罗刹衣者,亦复寻逐,奔驰绝走。诸同行者见其在后,谓欲加害,倍增惶怖,越渡山河,投赴沟壑,身体伤破,疲极委顿。乃至天明,方知非鬼。



释义

从前乾陀卫国有一群演员,因为发生饥荒,他们带了道具到外地去演戏。路上经过婆罗新山,而此山上有吃人的罗刹鬼,但是因为天色黑了只得在山中过夜。山上多风,天气又冷,所以烧起火来,大家靠着火睡觉。


有一个演员,他受不住冷风,就从道具中拿了一件戏服穿在身上,而这件衣服恰巧又是戏中扮演罗刹鬼时穿的。


半夜,有一个人醒来,抬头看到火边坐着一个罗刹鬼,就立刻起来逃跑,这样惊动了大家跟着逃跑。那个穿罗刹鬼戏衣的人,看见大家都逃,也拼命在大家后面跟着跑。跑在前面的人,看到后面的罗刹鬼追来了,就更加拼命奔跑,弄得个个身上都有了伤痕。一直到天亮,才发现后面追的是自己的同伴,一场虚惊才告停止。


寓意

人们常被烦恼缠绕,在“我见”中迷糊,因此,在本来清净中,妄起无明,流转生死,长受苦恼,不得自在。


如果能破除“我见”,消除烦恼习气,“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本来是圆明寂照的清净心体,又有什么可惊恐的呢?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等到真正明白了五蕴假合之身不是真我,就能走上解脱之道。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防护|提醒!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防护|提醒!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禅诗欣赏——多少人来看明月 谁知倒被月明看

禅诗欣赏——多少人来看明月 谁知倒被月明看

自题月轩【宋】德聪禅师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德聪(?—1017),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太平兴国三年,结庐松江佘山(今上海市松江县),嗣有二虎护卫,名大青、小...

新春福慧|最后一波灵隐寺红包封面领起来!

新春福慧|最后一波灵隐寺红包封面领起来!

新年到~好运到~恰逢团圆,喜庆年年眼看春节将至,大家都在为“年味”作准备这其中最少不了的自然是祝福和红包!好看、好玩、有寓意的红包封面已经成为展示个性的年味特产喜迎兔年 阖家团圆今年杭州灵隐寺依循惯例...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心无轻疏世间高龄皆父母年老不孤天下晚辈尽儿孙中国历来重视敬老孝亲,“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孝亲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作为佛弟子,不仅要孝养亲生的父母,而且视一切众生曾为过去父母,将...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临终偈【宋】王随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这是北宋时宰相王随的临终偈语,他谒首山省念禅师而开悟,这首偈语则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对世人来说,生死无疑是件大事。可是“无常迅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