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既明宗 须知律 持五戒 本乃立





禅宗讲完了,现在讲到律宗了。律的梵语叫做优波罗叉,或者毘柰耶,翻译为调伏。或者叫毘尼,翻译为灭。还有尸罗和波罗提木叉,译为戒和别解脱。名字尽管不同,意义都可以会通。


律的意义是什么呢?律是规矩,它能使我们的行为循规蹈矩,可以调伏我们的身心,可以使我们灭恶生善。戒是禁止的意思,它能指示我们,当行的要行,不当行的就绝对禁止,这在戒律上叫做持和止持。


如果我们能依教奉行的话,就能获得个别的解脱,谁能依教奉行,则谁得解脱。律虽然是大、小乘十宗中的一宗,但其他九宗的佛弟子,没有一个人不应该持戒的,只是在条文的研究上,有专与不专的不同,因此便成为一宗。


在家的男女居士信佛、学佛的第一课,是归依三宝,进一步就是求受五戒。五戒是什么呢?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倘若人人能受持五戒,则不但社会秩序安定,家庭和谐,个人的品德清高,而且可以保持不失人身,更不致堕落畜生、饿鬼、地狱的三种恶道。同时,再往上的戒法,都不离开五戒,五戒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戒条的基础。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传僧璨 为三祖 信心铭 超今古

第四祖 名道信 知无缚 解脱竟

五祖忍 居黄梅 东山上 道场恢

第六祖 名慧能 传衣钵 道大行

六祖下 二禅师 南岳让 青原思

南岳下 一马驹 踏杀人 遍寰区

青原下 一石头 石头路 滑似油

分五家 派各别 临济宗 行棒喝

玄要分 宾主别 人与境 夺不夺

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曹洞宗 传宝镜 定君臣 行正令

云门宗 顾鉴咦 一字关 透者希

法眼宗 明六相 禅与教 无两样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新闻|淳安龙华禅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

新闻|淳安龙华禅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

2月23日,淳安龙华禅寺施工现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法会于上午9时30分正式开始,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等11位主法法师手持杨枝甘露,绕场洒净,并宣说上梁法语。▲主法法师持杨枝净水遍...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今日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那么作为佛弟...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头陀僧尊者(31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头陀僧尊者(31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无题【唐】鸟窠道林禅师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赤裸裸而生,两手一撒而去。“去与来时事一同”,常人观念上总是生乃可...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释义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