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唐·韩偓《冬至夜作》

明日凌晨5点48分,迎来冬至
虽说一阳复始,仍是四野冰封
正所谓“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至是极致,内含三义
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

阴极之至——
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到来了
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
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春便翩然而至
寒冬中的人们便唱着数九歌
一声声数着季节变迁和年岁更迭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唐·王建《冬至后招于秀才》

阳气始至——
旧时以冬十一月为正月
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因为这天阳气始生
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发
万物来复乃是大吉
人们也要准备吃个“贺冬”饭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唐·白居易《冬至夜》

日行南至——
阳气初萌尚弱,需大家一起呵护
静静地守候一个明媚的春天
因此这日要关闭城门和市场
停息战事,禁止喧闹
此夜在一年之中也最安静和漫长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此时阳气虽生,但阴气仍盛
阴曲阳伸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有阴阳不同
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山中的泉水开始温热流动


冬至是生命循环的开始
就在这“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里
迎送着一个又一个丰盛的年月
领略着天地间分明漏泄的禅机

天岸升禅师冬夜小参
朔风凛凛,寒月丝丝
书云节届,大地咸知
毕竟阳来何所,试看阴去何之
好消息,露风规
何事男儿眼搭眵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吹将草木作天香

禅诗欣赏——吹将草木作天香

山光寺【宋】昙秀法师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这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山水禅意诗。诗作借盛赞扬州山光寺的风光表达自己的禅悦之境。《东坡题跋》云:“予在广陵,与晁补之、昙...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新春供佛斋天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新春供佛斋天法会通启

往期回顾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百喻经故事——贫人作鸳鸯鸣(47)

百喻经故事——贫人作鸳鸯鸣(47)

贫人作鸳鸯鸣——《百喻经》经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

恭迎|正月初六 定光如来圣诞

恭迎|正月初六 定光如来圣诞

定光古佛圣诞2023年1月27日癸卯年农历正月初六定光佛,梵名提洹竭、提和竭罗,译言锭光佛,或燃灯佛(锭为灯之足,有足曰锭,无足曰灯)。在过去无数劫前,大慈哀众佑一切,为众生作大依怙,在钵摩大国与大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

纪念 | 十月十一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受天子之钳锤 为佛祖之标榜

纪念 | 十月十一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受天子之钳锤 为佛祖之标榜

威威堂堂,澄澄湛湛。不设城府,全无厓岸。气盖乾坤,目撑云汉。流落今事门头,不出威音那畔。无论为俗为僧,肩头不离扁担。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不入大冶红炉,谁知佗是铁汉。只待弥勒下生,方了这重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