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迦叶佛是过去佛,是释迦牟尼佛前面一尊佛。这里有一个疑问:每一尊佛出世都讲经说法,这一尊佛涅槃了以后,佛经就流传后世,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等到末法时代过去,佛经都没有了。过了很久的时间,另一尊佛又出世,再重新说法。


如上面讲的,迦叶佛涅槃之后,他说的经不是都没有了,怎么会有比丘诵到迦叶佛的《佛遗教经》呢?这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叫“佛佛相传”。现在《佛遗教三经合订本》,其中《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佛临涅槃的时候说的,文义非常恳切。



有一位出家人深夜用功,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越诵心里越觉得悲痛、紧张,心想出了家,一定要破无明、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想到自己做不来,产生后悔之心,想退道还俗。


比丘都受过比丘戒,想退道还俗,就得舍戒还俗,这个比丘就跟佛说,他要舍戒还俗。佛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舍戒还俗呢?他说:我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感觉悲痛紧张得厉害,因为断烦恼、了生死,做不到,因此想要还俗。


佛知道他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紧张过度,要舍戒还俗,但是佛有大智慧,善解方便,不问他要还俗的事。而是问他:你从前在家的时候,曾做什么事呢?他回答说:我在家的时候喜爱弹琴,佛就依着弹琴给他说法,这叫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就问他:琴上面的弦太松会怎样?

他回答:弹不出声音来。

佛再问他:弦太紧会怎样?

他回答说:一弹弦就断了,声音断绝了。

佛再问他:弦调得很适中,不太松、不太紧,会怎样呢?

他答复说:一切音声都可以弹得出来。

佛说:出家人修学佛道跟调弦一样。假若把你的心调好,不要太急,不要太缓,再去修学佛道,一定可以得到佛道。



修道要精进,不杂谓之精,不退谓之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是不能一下子修八万四千法门,一次只能修一个法门,看哪一个法门应你的机,就修哪一个法门。


修行不能太急躁,而是要保持着修行的功夫,慢慢往前进步,只要不退,就叫做进。如果精进过度,太急躁,身体受不了,会产生疲倦。身体一疲倦,心意上就生起忧恼。心意一生忧恼,想到这佛道如此难行,就退道修不下去了。


退了道,有什么不好呢?一旦退了道,要增加罪过。我们凡夫只有精进办道,才有了生死、成佛道的希望,但是如果退下来,会退到哪里去呢?只会退到凡夫位上,只有造业造罪,因此不能退下来。用功修行,应当绵绵密密往前进,修得心清净安乐,道就不会退失。


大家听了经要学着修行,我们不发心修行则已,一发心修行,功夫慢慢增加,不要太急躁,太急躁身体受不了,身体一疲倦,道心要退下来。


调心要先调身,身体要调好,要负担得了。譬如发心拜佛,起先不要拜太多,然后慢慢增加。有的人拜佛精进用功,今天拜三千拜,明天一拜都不拜了,因为身体受不了,心意自然生起忧恼,不想再拜了。因此要会用功,慢慢精进,只要不退步就是进步,身心清净安乐,一定可以得道。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心寂欲除

我空怖灭

智明破魔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今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咏声【唐】韦应物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廖。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声音不是无缘自生或从外而来,是因缘假合而生。如双掌互击,则有声出。声音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并非实有,只是假合,所以可说“太空恒...

禅诗欣赏——藕丝窍里轻弹指 推出须弥第一峰

禅诗欣赏——藕丝窍里轻弹指 推出须弥第一峰

无碍【宋】雪岩祖钦禅师一处通兮处处通,如风过树月行空。藕丝窍里轻弹指,推出须弥第一峰。何谓无碍?自在通达而无碍,自在涉入而无碍,自在融通而为一体,如同灯光互相涉入,即是无碍之相。《往生论》曰:“无碍者...

通启|首届浙江佛教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通启|首届浙江佛教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浙江为海陆交汇的吴越之地,东汉时期佛教便开始传入。从南朝齐梁至明清时期,浙江地区有着不同规模的石窟开凿。时至今日,浙江遗存的古代石窟造像,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州地区,尤其五代至元代开凿的石窟,数量众多,其...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修多罗:又作修单罗,修妒路,素怛缆,素呾缆等。意译为线或契经。谓如以线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为线。契经,则是契于理,合于机,故曰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故曰经。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