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迦叶佛是过去佛,是释迦牟尼佛前面一尊佛。这里有一个疑问:每一尊佛出世都讲经说法,这一尊佛涅槃了以后,佛经就流传后世,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等到末法时代过去,佛经都没有了。过了很久的时间,另一尊佛又出世,再重新说法。


如上面讲的,迦叶佛涅槃之后,他说的经不是都没有了,怎么会有比丘诵到迦叶佛的《佛遗教经》呢?这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叫“佛佛相传”。现在《佛遗教三经合订本》,其中《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佛临涅槃的时候说的,文义非常恳切。



有一位出家人深夜用功,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越诵心里越觉得悲痛、紧张,心想出了家,一定要破无明、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想到自己做不来,产生后悔之心,想退道还俗。


比丘都受过比丘戒,想退道还俗,就得舍戒还俗,这个比丘就跟佛说,他要舍戒还俗。佛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舍戒还俗呢?他说:我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感觉悲痛紧张得厉害,因为断烦恼、了生死,做不到,因此想要还俗。


佛知道他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紧张过度,要舍戒还俗,但是佛有大智慧,善解方便,不问他要还俗的事。而是问他:你从前在家的时候,曾做什么事呢?他回答说:我在家的时候喜爱弹琴,佛就依着弹琴给他说法,这叫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就问他:琴上面的弦太松会怎样?

他回答:弹不出声音来。

佛再问他:弦太紧会怎样?

他回答说:一弹弦就断了,声音断绝了。

佛再问他:弦调得很适中,不太松、不太紧,会怎样呢?

他答复说:一切音声都可以弹得出来。

佛说:出家人修学佛道跟调弦一样。假若把你的心调好,不要太急,不要太缓,再去修学佛道,一定可以得到佛道。



修道要精进,不杂谓之精,不退谓之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是不能一下子修八万四千法门,一次只能修一个法门,看哪一个法门应你的机,就修哪一个法门。


修行不能太急躁,而是要保持着修行的功夫,慢慢往前进步,只要不退,就叫做进。如果精进过度,太急躁,身体受不了,会产生疲倦。身体一疲倦,心意上就生起忧恼。心意一生忧恼,想到这佛道如此难行,就退道修不下去了。


退了道,有什么不好呢?一旦退了道,要增加罪过。我们凡夫只有精进办道,才有了生死、成佛道的希望,但是如果退下来,会退到哪里去呢?只会退到凡夫位上,只有造业造罪,因此不能退下来。用功修行,应当绵绵密密往前进,修得心清净安乐,道就不会退失。


大家听了经要学着修行,我们不发心修行则已,一发心修行,功夫慢慢增加,不要太急躁,太急躁身体受不了,身体一疲倦,道心要退下来。


调心要先调身,身体要调好,要负担得了。譬如发心拜佛,起先不要拜太多,然后慢慢增加。有的人拜佛精进用功,今天拜三千拜,明天一拜都不拜了,因为身体受不了,心意自然生起忧恼,不想再拜了。因此要会用功,慢慢精进,只要不退步就是进步,身心清净安乐,一定可以得道。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心寂欲除

我空怖灭

智明破魔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倒灌(80)

百喻经故事——倒灌(80)

倒灌——《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

恭迎|正月初九 护法帝释天诞辰

恭迎|正月初九 护法帝释天诞辰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帝释天像忉利天主 释提桓因元旦阎浮鉴下民 善恶自分明誓愿宏深 拥护佛法僧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农历正月初九,恭迎佛教护法帝释天的诞辰,敬请广行吃素、供花、上香、供灯、念佛、诵经、持戒...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诗二首【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土坟状若馒头,即喻示着死亡。“馅草在城里”,城里人死后埋葬于城外坟包,一如馅草入馒头。...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上)——佛经中为何常以莲花为喻?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上)——佛经中为何常以莲花为喻?

这几天,杭州进入了三伏中的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也已进入最佳观赏期。从西湖里的莲叶田田,到灵隐寺花影摇曳,随处可见荷花的身影。对于经常阅读佛经的人来说,...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割舍情爱

从前,有位年轻的少妇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丘尼。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团的导师是提婆达多。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丘尼就带她去见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要她离开比丘尼...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到达金陵,与梁武帝对答问佛,却未能意气相投,于是渡过长江来到洛阳,...